回望历史,真正能被记住的人,往往不是做了多少事,而是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就像李时珍,花 27 年踏遍山河,只写了一部《本草纲目》,却成了影响世界的 “东方医药巨典”。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一、放下 “捷径”,选择一条最难的路
38 岁那年,李时珍已经是太医院的御医,在皇帝身边做医官,前途无量。可他却递交了辞呈 —— 因为他发现,当时的药书错漏太多,有的把有毒的 “钩吻” 当成补药,有的把 “萎蕤” 和 “女萎” 混为一谈,多少人因为吃错药丢了性命。“医者仁心” 。放弃安稳的仕途,他带着徒弟和儿子,揣着药篓、背着笔墨,一头扎进了深山老林。这一走,就是 27 年。有人说他傻:“朝廷的俸禄不香吗?非要去吃风餐露宿的苦。” 可李时珍心里清楚: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有些责任,躲不过就得扛起来。 就像现在的我们,50 岁后总被问 “要不要换个轻松的活”,可总有一些事,哪怕难,哪怕慢,也值得我们守下去。
二、把 “笨功夫” 做透,时间会给答案
为了弄清楚一味药的习性,李时珍能追着采药人跑几十里山路;为了验证 “穿山甲捕食蚂蚁” 的说法,他蹲在山洞外看了三天三夜,直到亲眼看见穿山甲蜷成球,让蚂蚁爬满全身再蜷起吃掉。他的书稿,是用脚写出来的:登过武当山,爬过庐山,走过数不清的悬崖峭壁,采过 1892 种药,记下 361 种新发现,光是亲尝草药就中过 10 多次毒。有次尝了 “曼陀罗”,浑身发麻差点醒不过来,醒来第一件事却是让徒弟赶紧记下:“此花有毒,误食昏迷,可饮甘草解之。”后来有人问他:“这么难,没想过放弃吗?” 他指着窗外的竹子说:“你看竹子,前三年只长 3 厘米,可三年后,每天能长 30 厘米。不是前三年没长,是在土里扎根呢。”人生哪有那么多一蹴而就,所谓成功,不过是把 “笨功夫” 熬成了 “真本事”。
三、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是了不起
61 岁那年,《本草纲目》终于完稿。可李时珍没等到它出版就去世了,临终前他握着儿子的手说:“书能出版就好,名字署不署我的,不重要。”直到他去世三年后,这部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著作才得以刊印。四百多年过去,它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救了无数人的命,连达尔文都称它为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成不了李时珍那样的伟人,但我们可以学他那份 “守一” 的心思。人到中年才明白:成功从不是 “做了多少事”,而是 “把一件事做到了什么程度”。 养一盆花,看着它年年开花是成功;教好孩子,看着他正直善良是成功;守着一个家,让日子过得有烟火气是成功。“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就像李时珍--这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今天,你为自己的 “那件事” 付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