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科技文化研究院
Li Shizhen Academy of Sciences
English / 联系我们 / 邮箱
中医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中央电视台讲解李时珍和蕲春中医药回眸

2024-05-29 14:18 张梁森

   

在中央电视台讲解李时珍和蕲春中医药回眸

张梁森

(李时珍科技文化研究院,湖北蕲春435399)

摘要:应中央电视台多次邀请讲解有关节目,借助中央电视台媒体平台,多次宣传伟大的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介绍李时珍故乡湖北蕲春的中医药文化,为蕲春走向世界,世界了解蕲春作贡献,进而推动蕲春县乃至大别山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李时珍;蕲春;中医文化


湖北蕲春有4张名片,分别是时珍故里、王府胜地、教育名县、养生之都,这些均源自蕲春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经各级政府的大力宣传和社会各界的广泛传播,形成了掷地有声的4张“王牌”。其中,“时珍故里”是蕲春的翘楚,“养生之都”则是海内外向往的胜地。“时珍故里”“养生之都”之所以一直叫得很响,主要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蕲春县首次提出“高举李时珍医药龙头,全面振兴蕲春经济”的号令!从此,在蕲春县境内掀起了一个“开发李时珍人文资源,发挥医药优势,做好李时珍这篇大文章”的高潮,随后席卷全市、全省。一时间,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纷至沓来。当然,传播面最广、最直观的还是各级电视台了。他们聚焦蕲春,乐为蕲春宣传,让蕲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蕲春。不但提高了蕲春知名度,而且把“时珍故里”“养生之都”等4张名片“炒”得很火!

在近二三十年的李时珍及蕲春中医药宣传活动中,笔者作为一名地方史研究人员,在时任县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李时珍科技文化研究院,取得一些成果,受到社会关注,故曾经数十次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在各级电视台上讲解李时珍和蕲春中医药至少有三四十次。其中,笔者10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就有8次在中央电视台给国内外观众讲解李时珍和蕲春中医药(另两次讲詹大悲和高山铺战役),为做好李时珍这篇大文章也尽一点绵薄之力。

下面,就将笔者8次在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讲节目的前后经历作简要叙述。

第一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是2006年8月10日。在此前的几天,时任县委宣传部外宣科长余立鹏同志给我打来电话说:“过几天,中央电视台要到我们蕲春来拍摄李时珍的节目,因您对蕲春历史特别熟悉,尤其对李时珍研究很深,所以要采访您。请您先作点准备,中央电视台来了再通知您。”我回答说:“按领导要求办吧!”因为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尤爱凤同志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并把央视采访的传真安排人送给了我看。

8月9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到了蕲春,宣传部通知我8月10日下午到红楼宾馆参加座谈。10日下午2点,我到红楼宾馆五楼,央视记者已在此布置了演播间,其灯光设计、色彩配置等非同一般。尤其是央视记者所使用的采访设备、道具等,其豪华昂贵之程度是我第一次见(此前我曾接受过湖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省级电视台采访,均未见过此等设备和道具),一般市县级电视台更是难望其项背。

此时,我才知道央视来的3位年轻记者的身份:张兵,编导,本节目组负责人;亢子锋,编导摄影;王东明,编辑。

张兵手里拿着一本《药圣李时珍》,是我1998年9月撰著的,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说:“上午我们座谈了三位老师,下午全部留给您,因为您是《药圣李时珍》的作者。这本书我全都拜读了,知道您对李时珍研究最深刻。这次我们来蕲春要拍摄一部《中国古代文化先贤李时珍》(后更名为《李时珍的一生》)专题片。这个片子是奉中宣部外宣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之命而摄制,主要是供出访国外时播放,借以宣传中华古代文明······您对这个方面研究很有独到之处,想听您多谈些这本书以外的感想,便于我们找灵感'。”

于是,我谈了一些李时珍轶闻,讲了为什么只有蕲春才能孕育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大概讲了近两个小时,他们也没有录制。大约下午4点过,张兵说:“张老师,您讲得很好了,下面我们要开始录音了,请您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李时珍的从医之路;二是讲只有蕲春当时的氛围,才能孕育出李时珍;第三要提炼出李时珍精神。”

就这样,中央电视台为我录制了50分钟节目。

这次是我首次在央视讲长达50分钟(播出时只30多分钟)的节目,完成了县委宣传部交给我的任务。尽管从红楼宾馆回家很晚了,但还是写出了《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诗一首,以示纪念。

医中之圣李时珍,名播五洲四海钦。

国务新闻拍电视,中央记者发传真。

宣传华夏多骄子,报道蕲阳大圣人。

采访本人半日整,先贤风采映乾坤。

至此,我以为央视这次采访活动结束了。其实后几天他们又到李时珍陵园,蕲州东长街(今博士街)以及蕲北拍了很多蕲春镜头。到13号下午,余科长又打电话说:“央视记者明天上午还要到您家里拍一些镜头和小片,主要是拍您的书房和您研究李时珍的成果。”

第二天(8月14日)上午10点,央视三位记者在县委宣传部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我家,因为已熟悉了,什么客套都没有。央视记者的工作精神很令人佩服。他们进门就配置好自带的灯光,架好摄像单机,拍摄了书房的多角度镜头和我取书的镜头(见图1),其后录制我介绍研究李时珍的成果汇报,出版《李时珍诗选》《李时珍传记选》《李时珍濒湖集简方》《药圣李时珍》等书的经历,直到12点,采访才顺利结束。



图1


于是,我又写了《赠中央电视台张兵先生》诗一首,既表欢迎,亦示谢意。

新闻记者一张兵,才气飞扬影视星。

编导先贤影视片,讴歌圣地李时珍。

传承万载千秋业,播放五洲四海滨。

感谢中央国务院,宣传医圣振蕲春。

两个多月后,张兵从北京给我寄来了《李时珍一生》专题片光盘原版(见图2),我至今仍珍藏于家庭档案室。这光盘是供出访国外播放的宣传品。春节前,这个专题片在央视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中播出。其后,李时珍陵园胡俊同志借用我的光盘原版翻刻了很多套,除在李时珍陵园长年轮回播放外,还供游客选购。


图2



第二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间是2007年4月12日。也是一个星期前,由县委宣传部余立鹏科长打电话通知说:“中央电视台又到蕲春来采访,因他们看到去年您在央视上讲李时珍很有特色,这次点名要采访您。请您支持我们宣传部的工作,为宣传蕲春作贡献。”我回道:“应该的,我尽力而为。”第二天,宣传部干事(现为科长)李威送来了采访提纲。

从提纲上看,央视准备来蕲春拍一部《药圣李时珍》专题片,由“走遍中国”栏目组负责人龙利玲(女)编导带队采访。参加采访共4人,除龙利玲编导外,还有周锋编导(湖北电视台),丁兆伟记者,负责摄像(厦门电视台),央视卫海国编辑。

4月12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上午9时到达蕲春,下午即开始采访。这天,我因为到蕲州李时珍陵园参加接待辽宁丹东农科院植物专家孙宝俊先生(他为李时珍陵园捐资5万元,我引进的),下午就没有参加采访。央视采访了郑伯成、张月生、宋光锐3人。晚上7点到9时,我到红楼宾馆五楼临时由央视布置的演播间接受采访。

进门后,龙利玲编导一脸的笑容上前握手,周锋编导看出我有点腼腆,赶紧说:“张老师,早闻您大名(因为我在湖北电视台讲过几次节目),今天我随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到蕲春拍摄《药圣李时珍》专题片,以后在央视4频道向全世界播放,又要您费心了。”周导顿了顿又说:“郭沫若在题词称李时珍为医圣,而您张梁森写书称李时珍为药圣,那么李时珍到底是医圣还是药圣呢?真的,这个问题还得请您多说一点。”

我回道:“按理说,称李时珍为医圣,只是郭沫若的题词,未得到正统的认可。中国古代医圣有两人,一是汉代张仲景,经汉帝所封。二是明代与李时珍同期的罗田万密斋(万全),当朝未封赠,后清初康熙帝追封其为医圣。故人们普遍只认可这两人为中华医圣。李时珍没有被哪个朝代封为医圣尊号。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有一次与其保健医师谈中医药,称李时珍为药祖。因为毛主席太清楚了,医圣是张仲景,药王是孙思邈,他给李时珍称号才用了这个中间词-药祖。而说李时珍是药圣,倒有个依据,当《本草纲目》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后,日本天皇封李时珍为药圣。后来,日本植物学家来湖北考察中医药,为中科院武汉植物院竖了李时珍坐像,像前有一条小河架有拱桥,这座桥被命名为“药圣桥'。所以我写《药圣李时珍》那部书是有依据的。但自郭沫题词后,人们普遍尊李时珍为医圣,好像是约定俗成的。所以,我认为称李时珍为医药双圣,更为合适······”

龙阿玲拍手呼道:“讲得太精彩了!开始录制了。请您在正式录制时讲得更精彩一些吧!”她兴奋地从手袋里掏出了个小梳子,将我的头发向后梳整了一下,又整了整我的衣领,自言自语:“行了,上镜好看!”

央视这次采访,的确获得圆满成功。他们因我几个人的讲解,把原定的《药圣李时珍》专题片名改为《李时珍传奇》,2007年12月16日晚上7:40央视4频道向全世界播放“走遍中国”《李时珍传奇》专题片,首次向全世界宣告:蕲春李时珍是中华医药双圣,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图3



随后,我收到了龙编导寄来的“走遍中国”《李时珍传奇》专题片光盘,现在也存藏在我的家庭档案库里。现在由于媒体宣传发达,随时都可在网上搜到这个专题片。

当时,我也给央视4位编导们写了4首诗作纪念,刊载在华夏国学出版社出版的《清庵诗词》第一集上,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重录。

第三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是2010年4月27日。也是提前1周,县委宣传部余立鹏科长与我联系,李威送来央视的《采访提纲》让我先熟悉情况。

4月27日上午,我被接到蕲州雨湖之滨的假日酒店,央视编导姜涵(女)和摄像记者郭佚名已在此等候。县委宣传部余科长、小李和蕲州镇长郑维全(现为黄梅县副县长)、镇委宣传委员龚智勇(现任蕲州镇委书记),以及宣传干事小郑(女)正陪着记者们谈话。

这次接受央视采访的有两人。我和时任县人大副主任王剑同志,此时他是以李时珍研究专家的身份接受采访。我们到达后,即一起来到李时珍陵园内,此次采访摄制现场就安排在这里。

姜涵是央视中国气象频道《一方水土》栏目组负责人,她要求我们讲解的主体内容是:①为什么只有蕲春这方水土能孕育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医药学家李时珍?②李时珍对物候学和天文气象的研究。于是,余科长建议我侧重讲前面个问题,王剑主任侧重讲后面一个问题。从上午9点半到12点,我和王剑两人分别在摄影机镜头前面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圆满地完成了接受采访的任务,姜导表示很高兴。我当时即以诗一首相赠,题为《接受央视姜涵编导采访》,诗曰:

明朝药圣李时珍,自古留名直到今。

各级电台争采访,诸家报纸绘形声。

央台拍摄专题片,编导姜涵写意新。

诚请老夫作讲解,才疏学浅愧谈经。

我把诗稿递给姜导,她看后很是高兴:“谢谢张老师!”随即将诗稿夹入她的笔记本。而我此时意犹未尽,午餐后,又写了首《为央视<一方水土>专栏节目解说》,以示纪念。

摄影镜头正对光,专栏节目水云乡。

前朝佚事吾须讲,今日新风我赞襄。

古圣先贤颂李氏,中央电视播蕲阳。

时珍学术传千古,一代名医百世芳。

两个多月后,央视在中国气象频道播出这个节目后,因自己未留意并未看到。倒是几位朋友说:“张主任,您又上央视了。”

第四次接受央视采访时间是2012年3月9日至11日。3月6日,中央电视台编导黎刚先打来电话说:“张老师您好,我是央视黎刚。您的电话是你们县委宣传部和湖北省电视台提供的。我们央视历史剧组计划拍摄一部《詹大悲》专题片,需要采访您。先打个招呼,到时候详谈。”我说:“好的!只要是宣传我们蕲春,我都乐意协助。”

后于9日,黎刚编导在电话里作了长达2小时采访。11日又到蕲春来看了一些与詹大悲相关的遗存等,因与本文主题无关联,故此从略。

第五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间是2012年6月6日。当时是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栏目组记者要到蕲春拍摄《远方的家》第35集《李时珍与蕲春四宝》。县委宣传部对这次央视的采访活动特别重视。按领导安排,时任县社科联主席余立鹏同志(仍分管宣传报道工作)于6月2日就主持召开了一个预备会,宣传部李威、陈钰,广电局童柳莺,各旅游点如李时珍陵园胡庆华、李时珍旅游袁维志、三江景区江国斌,以及医药港、医道文化景区、旅行社等负责人参加会议。我作为接受本次采访的主讲人到场听各位发言。熟悉蕲州历史的王树蕲老师也应邀参会。预备会开完后,大家分头准备。我拿到《采访提纲》,也在思索。

6月6日上午,央视“北纬30度”摄制组一行5人在黄冈市委宣传部周勇科长等3人陪同下来到蕲春。据说他们是在黄州拍了《人杰地灵之城黄冈》后再奔蕲春而来的。央视5人分别是编导冯文凯,栏目组负责人;主持人王静(女);记者曹德琳、郝文静(女)、吴琦。经介绍,冯文凯主动上前与我握手,并与其他几位一一相见。

冯编导开始给我讲这次采访的内容。一是系统介绍李时珍;二是解说赤龙湖(赤东湖)在北纬30度上的特色;三是介绍蕲春中药材古今情况;四是重点解读蕲蛇;五是概说蕲艾。交代之后,冯编导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您以寻常百姓现实生活为主题来讲,必须贴近实际,突出北纬30度这个主题进行点评。这事关电视片播出后的效果。”这引起了我高度的警觉,“远方的家”是观众最喜欢的节目之一,我当尽最大的努力讲好!

栏目组进行了精心策划,将采访现场放在赤东湖一条大型游艇上,主持人王静和我在游艇前头甲板上对话,可以指着湖边的风景和各种生物来阐述蕲春中药材占尽北纬30度的优越环境,其药用效果非同一般(见图4)。尤其是我解说“蕲春四宝”之一的“蕲蛇”的奇异之处,主持人王静听了手舞足蹈起来。她说:“张老师,您讲得真是太精彩了!”


图4



这一天,除了我和编导冯文凯、主持人王静等在赤龙湖游艇上拍摄主镜头外,县电视台童柳莺带其他几位记者在蕲春各地拍了些小片。第二天,栏目组冯文凯、王静又到我家拍摄我的书房全景和我在书房的补充解说。至此,才算完成了接受这次央视采访的任务。

为了不忘此次央视来蕲春的大型采访活动,我在两天的活动中,触景生情,随吟随赋诗一组(共12首),以纪其盛,以飨读者。其中《乘游艇看赤东湖风光》云:

赤东湖面水汪汪,映衬云天五彩光。

乘着游艇斗细浪,陪同记者论医乡。

一群鸥鹭空中叫,数点渔舟水上樯。

菱美鱼肥谁不羡,神州处处唱蕲阳。

2012年8月14日17时15分,央视4频道向全世界播放“北纬30度·中国行”“远方的家”第35集《蕲春:寻找蕲春四宝》节目(见图5)后,迎来了观众的赞誉。这天晚上,我不知道接了多少个电话?是点赞?是祝贺?我没去考虑。应该是:让蕲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蕲春吧!




图5



第六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是2012年7月26日(预备采访)和10月31日(正式采访)。此次我接受央视采访任务是为了配合宣传蕲春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乡约·蕲春》而受命参与的。

这次拍摄《乡约·蕲春》,县委宣传部准备了较长时间。7月26日上午10时,央视7频道“农业节目”预拍《乡约·蕲春》的两名女记者田雯文和鲍小俊先期抵达蕲春,此时在红楼宾馆401室接待我(其实是找我个人座谈),她们预备采访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蕲春概述(要求简练、系统);二是重点介绍“蕲春四宝”之一的蕲蛇。我花了半个多小时概括了蕲春特色,花了1个多小时解析蕲蛇。两位女记者听后,顿时如获至宝,显然是她们得到了所要的资料。其实,我们还谈兴未尽,用午餐时,还补充了些其他的兴趣话题。

次日(2012年7月27日),为了做好《乡约》拍摄的筹备工作,时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程向东按县委徐书记安排,在县广电中心六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一个有3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其中,央视主任记者主旋(女)等3人,宣传部5人,广电4人,全县文学艺术界、科技界知名人士21人参会。社科联主席余立鹏主持会议;程向东部长讲了几点严格要求;央视主旋记者提指导意见。经大家讨论发言后,最后要我推荐一名社会达人,我提两个名单:一是台商王琦琨;二是我请的养蛇专家张勇东。大家一致同意张勇东为参演社会达人。因为《乡约·蕲春》中要展演蕲蛇,当时无第二人可替代。

其后,大家分头去做筹备工作。

10月28日,央视《乡约·蕲春》摄制组来了十多人,住进蕲春三江度假区,其摄像设备就拖来了一大卡车。央视著名主持人、本栏目组负责人、总编导肖东坡先生光临蕲春,还有著名节目评论员那威、黄薇到场指导。不言而喻,县委书记徐和木、县长赵少莲等县“四大家”主要领导皆齐集三江,欢迎客人,并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29日下午,按县委宣传部领导安排,我将要参加展示的大王蛇(也叫菜花蛇)、眼镜蛇、五步蛇、蕲蛇从我创办的养蛇基地-蕲春奇麝蛇业养殖园运到了三江度假区临时设置的蛇房备用。30日下午,宣传部领导通知:总编导肖东坡要我和张勇东一起到他那里去座谈。

我们到了肖导的下榻处,他已在外套间等着,徐书记也在场。徐书记将我向肖导介绍:“这就是老张同志,是研究蕲蛇的”,又介绍张勇东:“这位就是养蛇专家张师傅。”我们落座后,肖东坡开门见山说:“张院长,您创办了李时珍研究院,研究《本草纲目》多年,我们拍这个节目,要仰仗您二位了。摄制中,请您现场介绍蕲蛇的特征,怎么样才能找到蕲蛇?我先听您讲一遍。”于是,我简明扼要地按李时珍对蕲蛇的记述介绍了蕲蛇的奇特之处,并讲到蕲蛇的特性和寻找蕲蛇的方法······他说:“好!录制时就这么讲。”

肖东坡问张勇东说:“张师傅,展演蕲蛇安不安全?蕲蛇是剧毒蛇,要是出问题就不好办啊!”张勇东很干脆:“请肖老师放心,我养蛇、盘蛇玩几十年了,什么蛇都盘过。您不必多虑!”肖导说:“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10月31日下午1点30分,《乡约·蕲春》节目正式开拍,近千人齐聚三江广场。节目开始要“暖场”,激起大家的情绪。在一片欢呼声中,肖东坡、那威、黄薇等粉墨登场,徐书记也被肖东坡请上台,节目摄制正式开始,顺利进行,其细节无须赘言,大家只要打开“百度”《乡约·蕲春》就一目了然(见图6)。


图6



因为我有接受采访的任务,坐在观察席和工作人员前排,即与那威、黄薇并排而坐。当张勇东表演蛇技,从大王蛇到眼镜蛇,从眼镜蛇到五步蛇,从五步蛇到蕲蛇。此时,介绍到蕲蛇的特征,肖导直呼:“张院长,您呢!是蕲春研究《本草纲目》的专家,您能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说明蕲蛇是天下唯一一种吃植物的蛇类吗?”

我当即回答:“蕲蛇的生长,与所有的蛇类有三个不同······”大约讲了两分钟。到此为止,央视来蕲春拍摄《乡约》节目,我所接受的采访任务也结束了。当顺利应对现场采访后,如释重负。尤其是我所聘请的张勇东先生,更为蕲春增了光!

2013年1月19日晚《乡约·蕲春》在央视7频道首播后,赢得了数以千万观众的点赞。据百度报道,《乡约·蕲春》至今已播放了9.6万次。

第七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是2016年5月13-14日。因为端午节临近了,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端午悬艾的习俗,而蕲春在全国最有代表性。因此,央视4频道《中华医药》栏目组决定到蕲春摄制一部《端午寻艾》专题片,并于5月上旬给蕲春县委宣传部发送了传真。县委宣传部收到传真后,社科联余立鹏主席就打电话给我说:“老领导好啊!这回又要麻烦您了,央视要在蕲春拍蕲艾节目,必须采访您。主要是讲蕲艾历史,讲蕲春端午节用蕲艾的民俗。等央视记者12号来蕲春后,13号到蕲州红门楼村采访,我们来接您一起去。”我说:“好!尽力而为。”

5月13日上午8:30,我来到采访现场蕲州红门楼村胡志豪师傅家,央视“中华医药”栏目组负责人、编导兼记者孙智勇先生已在这里等候着。为了拍好这个专题片,他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张晋(女)教授一道来蕲春为节目解说。孙导还告诉我,他还要到广东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访主任中药师梅全喜教授(蕲春人),请他讲蕲艾性能等方面的学术问题。

我说:“孙导也够辛苦的,为了拍好一个专题片,南来北往,精神可嘉呀!”他接道:“这些倒没什么!主要是我们人手少,忙不过来。这次到蕲春,央视只来我一个人,要拍些小片,还是借助湖北电视台两名记者,蕲春电视台的记者也为我帮忙呢!”他稍顿了下,对我说:“张院长,听宣传部的同志说,您创办李时珍科技文化研究院10年了,又研究地方历史,平生研究成果丰富,著作等身,是一位德高望重、地地道道的李时珍研究专家。这次我来蕲春拍《蕲艾》节目,真的要仰仗您了。这两天的摄制活动您都得参加。还请重点为我们介绍一下蕲艾的历史和蕲春端午节的民俗。提前谢谢您啦!”

我多次接受央视采访,深知央视记者的工作责任心非常强。他们虽位居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喉舌部门,但到基层来非常谦虚,尽力借助基层力量将工作做好。因为他们拍摄的每一部作品播放后,是要让全国观众满意。尤其如央视1频道、央视4频道的《中文国际》节目,不但要让全中国观众满意,而且也要让世界各国朋友看后无可挑剔。可想而知,他们责任是多么重大!

想到这些,我坦诚地对孙导说:“孙导放心,我谈不上学问高深的人,但我不保守。你们的《采访提纲》我细看了,尽量配合。再说,你们宣传科学,更宣传了蕲春,我为什么不尽力而为呢!”

于是,我就向他和张晋教授介绍了蕲艾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蕲艾开发的大好形势和前景,他们听了很高兴。

我又简要地介绍蕲春民众过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他们很感兴趣。其中,有一则蕲春端午节民俗唱腔,失传已久,我却因家传还能唱得出来。孙导听后急着说:“张院长,请您唱一下吧!”唱词是这样的:

“端午节是五月五,天师持剑骑艾虎。

一把菖蒲一把艾,我把蚊蝇驱门外。

因为民俗唱腔非独特,孙导听了非常感兴趣,连说三四遍“唱得太好了!这个唱腔可以申报非遗。”于是,我的讲解和唱腔都被央视录下了。第二天,我又带着大孙女儿张楠为央视演示了蕲艾与民俗的系列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央视这次在蕲春摄制的《端午寻艾》专题片顺利完成。

2016年6月8日即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和晚上,央视4频道《中华医药》栏目播出《端午寻艾》这套节目后,迎来了国内外普遍赞誉(见图7)。国内朋友的电话点赞自不必说。欣慰的是,我的外甥李晓林从美国打电话来说:“舅舅,在美国看到您参加讲解和演示的蕲艾节目,真开心。我在美国定居20多年来,看到这种节目不多,不但我们全家喜欢看,美国朋友也喜欢看。”这正是让蕲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蕲春的生动展示。


图7


第八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间是2021年5月29日。5月22日中午,我正在县档案馆参加新馆布展审稿会,现任县委宣传部工会主席李林清(分管宣传工作)打电话说:“张主任,这次有个紧急的接受央视1频道采访的任务,也是央视记者点名要采访您。因为他们要拍摄一个《闻香识端午》的专题片,端午节当天准时在央视1频道播出,现在离端午节只有20多天,时间的确很紧,请您做个准备,28号央视记者就到蕲春来,29号正式采访,请老领导支持一下。”我说:“行!”

稍后,李林清又到县档案馆,说是录个演唱蕲春端午节民俗唱腔的视频,央视记者要先看看。于是,我当即唱了“端午节是五月五,天师持剑骑艾虎。一把菖蒲一把艾,我把蚊蝇驱门外。”这首《端午熏艾歌》,李林清当即录下发给了央视记者。其实,这个唱腔还有姊妹篇,叫《端午送艾歌》,唱腔是一样的。其歌词为:

“端午节期艾草香,天师来到我家乡。

驱邪去病消灾祸,蒲剑神君保吉祥。

记得2016年端午节,我在央视上唱出这段蕲春端午节民俗唱腔后,很多人问我说:“张主任,这种古老的民俗唱腔您怎么会唱呀?”

这说来话长,此处只能简单交代。蕲春张铭户这支张姓,是全世界360个大宗支、1.2亿张姓人中的一个支系,叫“天师张”,即东汉时创立中华道教的张道陵,后被汉帝封为天师。他兄弟4人,道陵、道宏、道德、道圣。我就是道宏公的后裔,统称“天师张”。张道陵创立道教后,即用艾草和菖蒲熏灸民宅,为民祛邪除病。因他把艾蒿扎成虎形,故称“艾虎”,而菖蒲本身叶形如剑,故称“蒲剑”。可见,用蒲剑、艾虎保民平安,这种风俗起源很早。这一支张姓唐朝时从江西迁湖南,再从湖南迁蕲春永福乡,每年端午再不用普通艾草熏灸宅院了,而全部采用蕲艾,延传至今。因此,祖上世代都会唱《熏艾歌》和《送艾歌》。我能唱此,则是伯父张敬亭老先生传给我的。

有的朋友说:“这两段蕲春端午节古民俗唱腔,您真的要把它传下去,您不传下去,后来就没有人会唱了。”我在2016年端午节前接受央视采访时,央视记者就说这可以申报非遗。如此说来,我当将此传给后辈们。

5月29日8时,我被亿家艾公司老总王曦接到此次央视采访现场、即管窑镇土城岗村的蕲春九尖艾基地。王曦也是这个基地的总经理。央视1频道主任记者杨光先生已先期到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立鹏、李林清、科长李威在此陪同。县融媒体中心小陈等二位记者协助拍摄,还请了电视摄影编导高凯威摄制特技镜头。此外,蕲艾协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涉艾单位也派员参加活动。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把《闻香识端午》这个节目拍摄好。

按照宣传部同志的说法,蕲春上央视1频道的节目不是很多。

正式采访的时候,我扮演两个角色,一是作为药农割艾、挑艾;二是作为研究人员,指导蕲艾的加工、炮炙并讲解其性能、功效等。最后还要品评蕲艾产品的质地。当我唱完蕲春端午节民俗歌《熏艾歌》后,杨光编导非常高兴,当面对余部长说:“这老爷子怎么这么可爱?我只要点到,他全都能接续好,真正是专家。”我在2018年12月被湖北省社科联万里茶道研究院评聘为茶艾文化研究专家。

余立鹏副部长此时也很高兴地反问:“杨导,我们蕲春文化人的素质怎么样?”杨光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2021年6月14日10点12分(也就是2021年端午节的中午),央视1频道向全世界播出《端午寻香·不一样的“九尖蕲艾”》(见图8),蕲春再一次蜚声中外。



图8


第九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间是2022年5月30日,我提前3天接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立鹏同志打来的电话。后因新冠病毒奥密克戎肆虐各地,央视记者无法赴蕲春,即委托湖北黄冈市电视台刘编导和另一名记者就近来蕲采访,将节目制作好传到中央电视台。

5月30日9时,蕲春县融媒体中心来车接我到本次节目的采访地点、蕲春县漕河镇刘塝村垸内的湖北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艾叶基地。在基地上,刘编导正在采访该公司陈志祥董事长。余部长及县电视台洪锋台长,县广播电台陈红菊台长及县健康办工作人员等也都在这里协助拍摄活动。

大约半小时后,第一轮拍摄活动完成。此间,余部长将我和刘编导彼此间作了简要介绍。刘编导对我说:“张老师,知道您接受各级电视台采访活动很多,经验丰富。我们采访您,就是请您谈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讲端午插艾的民俗;二是讲蕲艾的使用和蕲春县蕲艾产业发展。节目制出后,市电视台、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都要在端午节期间播出。”我回答说:“明白了!”刘编导又说:“您家里有艾吗?您割艾(采)插艾要一起拍。”我说:“有啊!我们蕲春很多人家里都种艾,因为常要用到它们。”刘编导说:“那太好了,就到您家里去拍,还要拍些其他镜头。”于是,我们一行人来到我家门口,我当即进门拿出镰刀在自己的园子上割了一大束鲜蕲艾,扎好后插在自家的大门头右边,又在左边插了几根早已准备好的菖蒲,接着接受刘编导的对镜采访,顺利地完成了本次讲解任务。亦以诗一首《为中央电视台讲蕲艾民俗》为记。

端午节气艾叶香,天师驾到我家乡。

驱邪除病消灾难,挂艾悬菖保顺康。

从此千门习此俗,于斯万户曰风光。

至今更是流传广,华夏群民大吉昌。

2022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四、端午节前一天)17点55分,中央电视台在13频道新闻栏目中播出这一节目(见图9),又一次展示了蕲春百姓端午节期插蕲艾的古老民俗,更弘扬了蕲春人民把一片小叶做成百亿产业的伟大创举!



图9(我第十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是2023年4月13日。因为这次是讲刘邓大军军纪故事和高山铺清水河战役支前故事,本文亦略)。


然而,我作为蕲春李时珍和蕲春中医药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和传播者,在这数十年间有机会参与到中央电视台的传播活动,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留给后人,留给社会,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写照。

注:此文是2021年8月,笔者应蕲春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约请而撰写的《我七上央视讲解李时珍及中医药文化》一文,当年10月市内刊版在《大健康·蕲春三十年》一书上发表。近两年又被中央电视台采访两次,2022年5月接受采访同样讲的是李时珍和中医药;2023年4月讲的是刘邓大军高山铺战役。因此,在前文基础上写出本文《回眸我在中央电视台讲解李时珍和蕲春中医药》,作为本届李时珍学术研讨会应征文稿。

此文收录于《纪念李时珍诞辰505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